查看原文
其他

江西党团组织是如何诞生的

刘俊燕 当代江西 2023-08-22

中国共产党成立后,十分重视发展党员和创建党团组织工作,党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。


在1923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成立的基础上,1924年5月,直属中央的中共南昌支部成立,负责领导全省革命斗争,江西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有了坚强领导核心。


安源党支部:

隶属于湖南省委的江西境内第一个党组织

1922年2月,安源党支部成立,这是中国产业工人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,也是江西境内的第一个党组织,但它隶属于中共湖南省委。

1921年10月,中共湖南支部成立(1927年5月改称中共湖南省委)。湖南支部建立后,尤其重视在工人中发展党组织,临近湖南的安源路矿工人进入了湖南支部的视野。

1922年9月18日下午,安源路矿全体工人庆罢工胜利。图源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


安源是近代工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,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,安源路矿就有1.7万名工人,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。

1921年秋,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到安源路矿考察。毛泽东下矿井、钻工棚,与工人促膝谈心,启发教育工人要团结和组织起来。他形象地说:“小石子,老板一脚就踢开了,要是大石头,老板怎样也搬不动。”

12月,毛泽东又派李立三赴安源开展工人运动,并对李立三说:“首先应当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,争取公开活动,以便和工人群众接近,发现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,逐渐把他们组织起来,建立党的支部,作为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。”

李立三到安源不久就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。1922年2月,安源党支部成立,李立三任支部书记,从青年团员中吸收朱少连、周镜泉等4名安源工人入党。

到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前夕,安源党组织有党员198人,占全国党员总数994人的近五分之一,成为全国最大且工人最多的地方党组织。

自1938年12月起,安源党组织由中共湖南省委移交给中共江西省委领导。

《新江西》:

马克思主义在江西传播的主阵地

五四运动后,全国各地进步青年纷纷组织社团、创办刊物,大力推动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。江西也涌现出一批进步社团组织,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西改造社及其社刊《新江西》杂志。

1921年元旦,主张“改造社会”的江西改造社在南昌成立,南昌二中学生袁玉冰担任该社主要负责人。改造社成立后便立即筹办社刊《新江西》,当年5月1日正式以季刊出版。

在创刊号中,袁玉冰以《我的希望——新江西》,表达寻找光明道路的勇气和决心。方志敏、黄道等也在期刊上发表不少反对封建专制、提倡民主自由的文章。

《我的希望——新江西》。图源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


在改造社影响下,全省各地进步学生纷纷创办各种进步社团,如南昌刘和珍等组织“觉社”、创办《时代之花》周刊,万安曾天宇等人发起组织“青年学会”、创办《青年》杂志,等等。这些社团和刊物不仅传播了新思想,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传播创造了条件。

改造社的活动及社刊《新江西》引起了党的重视,党对改造社及其成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。从1922年下半年《新江西》第一卷第二号开始,以袁玉冰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派,开展了“问题与主义”的争论,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正面交锋。从第三号开始,《新江西》全面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。

在《敬告青年》一文中,袁玉冰把马克思的主要学说分为“唯物史观”“剩余价值”“阶级斗争”和“劳工专政”4部分。他劝告青年,“不能没有主义的信仰”,要“为主义而奋斗,为主义而牺牲”。

袁玉冰还在《新江西》上介绍了《马克思全书》《列宁全书》等60余种革命书刊。1923年3月,因袁玉冰等人被逮捕,改造社在南昌的活动也被迫终止。同年10月,赵醒侬、方志敏等人再以“新江西”为名,创办《新江西》半月刊,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。

《新江西》成为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,读者遍及工农商学兵各界,一大批有志青年由此信仰马克思主义,走上革命的道路,从而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。

“江西三杰”:赵醒侬、袁玉冰、方志敏。刘俊燕供图


“江西三杰”:

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

在创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过程中,被誉为“江西三杰”的赵醒侬、袁玉冰、方志敏等人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赵醒侬,1899年生,南丰县人。1921年5月,赵醒侬在上海演讲劳动节的历史,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并很快转为中共党员。

1922年11月,受党团中央派遣,回到南昌负责筹建江西地方团组织。他会同先期到南昌的方志敏,以南昌文化书社为据点,秘密开展建团的筹备工作。

南昌文化书社出售的书刊(图片来源于江西省档案馆“红旗漫卷江西——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”)

1923年1月20日,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(后改名为南昌地方团)在南昌宣布成立。10月21日,召集在南昌的9名团员开会,正式成立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(简称南昌团地委),赵醒侬被推选为委员长。

1924年3月,根据中共中央指示,赵醒侬、邓鹤鸣着手筹建中共江西地方组织。赵醒侬在筹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过程中,还先后参与筹建南昌文化书社、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”等重要活动。1926年9月,赵醒侬以“宣传赤化,图谋不轨”的罪名被秘密杀害。中共中央机关报《向导》载文《悼赵醒侬同志》,称他为“江西党的组织者”“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”。

袁玉冰,1899年生,泰和县人。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,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。经李大钊介绍,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923年春,受党组织之命从北大回到南昌工作,不幸被捕入狱,由于社会舆论谴责和革命群众的抗议,军阀政府不得不将他交保释放。1924年3月,中共中央调袁玉冰到上海工作,同年8月,受党组织派遣,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。

1925年8月,按党的指示提前回国。1926年10月,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。年底,奉调回江西工作,担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,主编《红灯》周刊,使之成为宣传革命理论的重要舆论阵地。后任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部长、区党委书记,中共九江地委书记等职。1927年12月,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。

方志敏,1899年生,弋阳县人。早年在南昌求学,并于1921年6月加入改造社。考入九江南伟烈学校后,在校发起组织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。为寻求改造社会的真理,1922年7月,毅然退学去上海,在这里相继结识了赵醒侬和袁玉冰,由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。

当时,江西除了属于湖南团组织领导的安源团组织外,还没有其他团组织,也没有一名团员,这激发了方志敏作为江西青年的责任。方志敏打算回南昌创办一家书店,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,他的想法得到了团中央支持。

这年9月,方志敏回到南昌正式开办南昌文化书社,并担任经理。南昌文化书社除经销文学、历史学等书籍外,主要销售《共产党宣言》《共产主义ABC》及《向导》等革命书籍和进步书刊。

这家书店成为赵醒侬回江西联络革命青年、开展革命活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据点。1923年3月,书店遭到查封后,方志敏又在黎明中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。

1935年1月,方志敏被捕,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。

方志敏1935年3月狱中文献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》。文中记述了1922年7月,为寻求革命真理,他毅然退学去上海,并由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经过。(图片来源于江西省档案馆“红旗漫卷江西——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”)


起航:江西党团组织在全省各地普遍建立

在赵醒侬、袁玉冰、方志敏等人努力下,马克思主义在江西广泛传播,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在江西各地迅速建立起来。

1923年11月,中共三届一中全会在分析全国各地党务情形时,曾预见“南京、杭州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均可望有新的发展”。

1924年3月,根据中共中央指示,赵醒侬、邓鹤鸣开始筹建中共江西地方组织。他们首先发展方志敏、傅清华等青年团员入党。

5月,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共南昌支部(亦称南昌特支)正式成立,赵醒侬任书记兼组织干事,邓鹤鸣任宣传干事,机关驻南昌市解家厂。

1924年5月,中共南昌支部正式成立,赵醒侬任书记兼组织干事,邓鹤鸣任宣传干事,直属中共中央领导。(图片来源于江西省档案馆“红旗漫卷江西——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”)

中共南昌支部是负有领导全省革命斗争重任的党组织,揭开了江西革命斗争史新的一页。

为了适应革命发展新形势,中共南昌支部决定在赣江沿岸和南浔铁路沿线的南昌、九江、吉安等城市发展党员,建立组织。

1924年5月到1926年4月,先后建立了中共九江特支和吉安特支,与此同时,永修、德安、武宁、铜鼓、弋阳、景德镇、都昌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党小组或支部。

至此,江西有南昌、九江、吉安3个特支,党员65人。

按照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规定,一个省区内有3个以上的党支部即应成立地委。1926年4月,经党中央批准,中共南昌支部升格为江西地委,罗石冰为书记兼宣传部主任,赵醒侬为组织部主任,方志敏担任工农部主任。

1927年1月,江西地委扩大为中共江西区委,同年5月改为中共江西省委,中央指派罗亦农为书记。

到1927年7月中共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,全省建立党组织或有党员活动的地方多达60余县,党员发展到5100余人。


来源:当代江西
原创荐读↘
小网格何以撬动基层大治理
才子解缙与《永乐大典》的相互成就
一粒麻姑米如何撑起16.88亿元产值
“高新下午茶”喝出了啥
看制种人如何守好农业“芯片”
破解“看病难”,这家医院开出了什么“药方”
“七一”你会想起哪首歌?
玉山凭啥八获“浙商最佳投资城市”
“钢铁战士”这样炼成

探秘全国首个5G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